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业界 >  >> 
天天速读:洋河新区:强基固本勇担重任 让群众不再“急难愁盼”
来源:宿迁洋火      时间:2023-05-28 09:20:06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连日来,洋河新区持续开展“大抓基层强基固本 大抓落实勇担重任”系列活动,化解基层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群众点赞。

让群众住得安心 困难再多也要解决


(资料图片)

沈继豹今年50岁,从事木材加工工作,家中6口人一直生活在闸口村五组。老沈告诉记者,因为新区建设需要,他和很多住户选择拆迁。当时考虑到只是临时过渡,就简易搭建板房进行安置,哪知道一住就是好几年。由于这些地方缺乏基础配套,周边道路、排水系统不畅,一到汛期就容易积水,出现道路泥泞、房屋受淹等问题。

老沈说,自己也盼着早点搬家,可是一直没有消息。记者从闸口村了解到,自闸口村启动房屋征收以来,这个区域每年都被列入搬迁计划,因此一直禁止翻新翻建,久而久之,导致很多破损的民房更加危险,存在安全隐患。洋河新区经过现场会办,初步决定新区先拿出一些闲置安置房解决部分群众住房需求,其它住户农房分批次完成拆迁,早日安置,让大家安心居住。这让沈继豹等村民开心不已。

可是,有了安置房,有的村民并不想住进去。2017年,三葛社区红砖区开始建设,有三户人家不愿意安置,一心只想留在原址附近居住,该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了解情况后,洋河新区结合区域规划和该处土地性质进行各方调查,最终协助解决好三户村民插建问题。目前还有一户村民正在选址,即将插建。

让村干部闯得顺心 壮大村集体经济富民强村

经过两年多探索实践,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张渡村走出一条稻虾混养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依托市农科院技术支撑和大运河畔生态自然资源,2022年张渡村村集体经营性可支配收入突破40万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30人,人均增收2000元。

考虑到过去水稻采取代加工形式,物流、人工、加工等生产成本较高,产品初加工质量难以掌控,张渡村党支部经过多次论证和实地考察,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村办米厂,将大米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纳入村集体经济。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供家门口就业,为后期大米销售做好保障。经测算,投入大米加工的机器设备、厂房建设总共需要资金约60万元。对于项目选址、设计规划、资金来源等,洋河新区也组织现场会办,即将完成手续审批。

农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配套,为了解决困扰周边村居一直没有粮食烘干房的短板,消除农户晒粮靠天吃饭的痛点堵点,仓集现代农业产业园邱夏村党支部积极调研,希望将利民小区南侧占地3亩的废旧小学危房拆除,改建为2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房。经预估,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很好地解决周边种粮大户无晒场和人工费用偏高等诸多问题。

据初步预算,仅邱夏村范围内,一年两季,小麦、水稻烘干业务就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同时,村合作社通过统购统销,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仓储,发展“邱香”稻米品牌,统一粮食收购、烘干和销售,做长产业链,实现富民强村。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审批流程,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正在对土地使用权手续进行完善。

让为民服务做得贴心 党群服务中心温馨如家

“党群服务中心要像家一样温馨,要让村民每天都想来。”这是洋河新区党工委对各园区的要求,也是对基层群众的承诺。得知邱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房屋使用时间较长,房屋内出现破损等情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洋河新区立即开展会办,对需要加固、维修的地方进行现场查看,并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早日维修,为党群服务中心创造良好环境。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很多村卫生室面积较小且比较陈旧,影响村民就医质量,陈圩村村委会和群众一直期盼能在党群服务中心西侧新建一个新的村卫生室。洋河新区集中会办后,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及时给予工作指导和意见,可以正常履行手续,推进建设。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这两天,困扰村民5年的闸圩村胡老路也在期待中铺设完毕。胡老路北段连接六里棚村至学校村,贯穿闸圩村,全长2.4公里,2018年开始动工,由于多种原因暂停施工,导致每年一到汛期,闸圩村大堆胡老路缺口处就容易形成“排涝渠”,造成农田受灾,给群众财产造成损失。好在经过10多天施工,道路已经全部铺设完毕,路肩土回填和平整工作也基本结束。剩下的单侧排水沟预计6月10日竣工。

为民服务不分难易,急难愁盼不讲先后。在推动“大抓基层强基固本 大抓落实勇担重任”系列活动中,洋河新区始终围绕党建引领,致力于探索如何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接下来还将对危桥改造、村企建设等进一步推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宿迁手机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